在美联储加息加上医药行业政策干扰等利空因素影响下,AH两地的医药行业表现并不理想。今年以来,中证医药指数(000933)累计跌幅11.32%,恒生医疗保健指数(HSHCI)累计跌幅达23.05%。这一串数字背后除了有外部宏观因素影响外,还有内部行业冷静期裹挟而来的浓浓寒意。
虽然外部环境存在波动,但基石药业-B(02616)作为一家头部创新药企依旧稳健,上半年总收入为2.62亿元人民币(单位,下同);其中商业化产品收入为2.47亿元,同比增长53%,商业化毛利率从47%提高到59%。
【资料图】
百亿ADC药物市场,ROR1稀缺性凸显
产品收入持续高增外,上半年基石药业多个管线取得研发进展。其中,作为基石药业管线2.0战略的重磅产品,潜在全球同类最佳药物CS5001是目前临床开发进度全球第二的ROR1 ADC,其国际多中心首次人体试验已由美国、澳大利亚扩展至中国,进一步加快了该产品的开发;此外,CS5001剂量探索I期临床试验已完成多个剂量的安全性评估,已在多种恶性血液及实体肿瘤中展现出安全性、稳定性以及初步抗肿瘤活性,预计2023年底更新临床安全性及有效性的数据。
作为一种新兴靶向药物,ADC凭借着其在提高肿瘤靶向性和减轻毒副作用方面的优势,得到业内的持续追捧和关注。
近两三年包括Zymeworks、科伦博泰、映恩生物等在内的多家ADC研发的初创公司陆续获得了规模数亿元的融资支持,与此同时,制药巨头如辉瑞与默沙东也选择通过数十亿美元的并购与授权合作,获得ADC领域的核心技术平台。
可以看到,来自资本市场的充裕融资支持,以及业内领先企业的战略部署与布局,共同推动了这个新兴治疗领域的持续快速发展。 根据科伦博泰招股书数据,全球ADC市场规模从2017年16亿美元快速增长至2021年55亿美元,预计2030年全球ADC市场规模有望达到647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30%。中国ADC药物市场源自于2020年国内首款ADC药物Kadcyla获批上市,根据科伦博泰招股书数据,中国ADC药物市场2022-2030年将以72.8%的年复合增长率扩张,至2030年中国ADC药物市场有望达到662亿元。
不过目前全球ADC药物靶点布局较为集中,根据医药魔方数据显示,中国企业ADC药物靶点热度前三的分别是HER2、TROP2和CLDN18.2。
由于国内同靶点扎堆严重,为解决研发扎堆的情况,CDE于2021年发布《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抗肿瘤药物临床研发指导原则》,指出需要与目前最佳临床治疗方案做对照,意味着后续me-too 管线的开发时长、成本及难度都会大幅提升,预计将有大量同质化管线将被终止。
扎堆的靶点,加上ADC药物的不断更新迭代,研发热情持续升级,国内外药企也开始寻求差异化靶点,开始涉足新靶点/无成药性靶点的ADC药物。纵观目前临床阶段的ADC靶点,ROR1不仅竞争宽裕,且已有相对成熟的临床依据。
市场竞争方面,目前,全球仅三款ROR1 ADC处于临床阶段,分别是zilovertamab vedotin、NBE-002、CS5001。
据智通财经APP了解,ROR1是一种典型的肿瘤胚胎蛋白,在成体组织中低表达或者不表达,而在多种肿瘤中都有高表达,是一种极具潜力的ADC靶点。临床前研究数据表明,CS5001在多种表达ROR1肿瘤细胞系展现出了较强的选择性细胞毒性,并在血液和实体肿瘤异种移植小鼠模型中均显示出显着的体内抗肿瘤活性。
基于早期研究的积极数据,ROR1有望成为具有广谱抗癌潜力的新药靶点,用于非小细胞肺癌、三阴乳腺癌、卵巢癌、白血病、非霍奇金淋巴瘤等。据了解,这些病例在全球每年发病超过300万例。ROR1一旦成药,全球空间有望超百亿美元。
资本市场也对ROR1 ADC给出了极高的交易对价。2020年11月5日,默沙东宣布以27.5亿美元收购了VelosBio,将其主打产品VLS-101收入旗下。2020年12月,勃林格殷格翰宣布以14.3亿美元收购瑞士创新药研发公司NBE-Therapeutics,此次收购的核心在于靶向ROR1 ADC药物NBE-002。
由此可见,一旦基石药业的CS5001临床数据进展积极,也有望获得不错的对外授权金额。
除了寻找新靶点外,ADC与PD-1联用也是目前市场主流的尝试方向。
《Trends in Cancer》J.F-Antrás研究统计了16项随机临床试验研究结果,结果显示了相较于单独治疗,“ADC联合疗法”的疗效在无进展生存率(PFS)、无复发生存率(RFS)、无事件生存率(EFS)和总生存率(OS)的风险比(HR)总体上更小。
2023年4月3日,默沙东和Seagen宣布,FDA加速批准Keytruda(PD1单抗)联合Padcev(Nectin-4 ADC)一线治疗不适合接受以顺铂为基础化疗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尿路上皮癌(la/mUC)。这是首款获批治疗该适应症的PD-1与ADC联合疗法,打响了“PD-1+ADC”的第一枪,正式开始PD-1后时代ADC联用的军备竞赛。
作为国内一线创新药物研发企业,基石药业在双抗联用上显然具有优势,其PD-1以及ADC均为同类潜在最佳,若其开展双抗联用,将进一步打开上述两款药的市场空间。
同类最佳实现出海,商业化多点开花
近年来,创新药产品出海一直是诸多药企努力的方向,也是基石药业十分重视的商业化策略,其核心产品舒格利单抗处于国内PD-(L)1抗体出海第一梯队。据财报显示,基石药业的舒格利单抗用于治疗一线IV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上市许可申请(NDA)先后于今年2月和去年12月在欧盟和英国获得受理。今年7月,基石药业已收到欧洲药品管理局(EMA)发出的临床试验核查通知,舒格利单抗海外上市之路取得显著进展,有望在2024年上半年实现在海外获批上市。
据智通财经APP了解,舒格利单抗注射液是首个获批用于III/IV期非小细胞肺癌“全人群”的国产PD-(L)1药物,已被纳入《2022版中国临床肿瘤学会非小细胞肺癌诊疗指南》的1级推荐。
资料显示,舒格利单抗是一款全人源全长抗天然G型免疫球蛋白4(IgG4)单抗药物,鉴于此,舒格利单抗在患者体内产生免疫原性及相关毒性的风险更低,与同类药物相比具有独特优势。舒格利单抗已获得中美双BTD(突破性认定)。
作为国内第12个进入临床阶段的PD-(L)1,从研发伊始,基于差异化设计的舒格利单抗就聚焦高发肿瘤类型、大适应症一线治疗的研发策略在每一项研究中都贯彻创新性设计以及高效运营,使得舒格利单抗成为同类最优的肿瘤免疫治疗药物。
基于舒格利单抗突出的特性,基石药业也开发了舒格利单抗其他的适应症,目前国内已获批两项适应症,ENKTL适应症已递交上市申请并被纳入优先审评,预计2023年底上市申请获批;一线治疗胃癌适应症、一线治疗食管鳞癌适应症的上市申请,预计2023年底或2024年上半年在国内获批。
作为国内首个出海的PD-L1,舒格利单抗可谓是实现了弯道超车,足见其在同类药物有出众的竞争力。
除了舒格利单抗出海外,基石药业的产品管线在全球范围内也进一步延伸。洛拉替尼针对ROS1阳性晚期NSCLC的关键研究在中国大陆完成患者招募,PD-1抗体nofazinlimab联合仑伐替尼一线治疗晚期肝细胞癌(HCC)全球III期临床研究进展顺利,预计将在2024年第一季度公布研究结果。此外,公司还开展超过十个发现阶段项目,包括多特异性抗体、抗体偶联药物及用于治疗难治性细胞内靶点的专有细胞穿透治疗平台;已获得三种治疗方式的CPT体外概念验证。
基于出色的研发实力,基石药业的各项研究也获得了国际学术界的认可。2023年上半年多次受邀在ESMO世界胃肠道肿瘤大会等全球学术会议展示或于《临床肿瘤学杂志》、《Nature Cancer》等顶尖医学期刊发布了六项相关数据。
随着商业运营体系的持续完善与策略的不断优化,基石药业药品及其新适应症正在逐步覆盖全国市场。财报显示,基石药业精准治疗药物覆盖范围超过180个城市的约850家医院,占精准治疗药物相关市场的75%-80%。一直以来,基石药业采用多种方法积极提升药品可及性和可负担性。目前,普吉华、泰吉华和拓舒沃已纳入北京、上海、广东、浙江及山东等主要地区的的138个主要商业及政府保险计划,完成约330家医院及直达患者专业药房(DTP)列名,覆盖人口数逾1亿。
此外,基石药业通过与数家业内领先基因测序公司的合作,进一步提升对RET突变的NSCLC/TC、GIST中的PDGFRA外显子18突变及IDH1突变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检测率,并通过加强与国家病理质控中心的合作伙伴关系,以标准化检测流程并提高检测准确性,参与医院的数量持续增加。目前,基石药业已与业内顶级医药公司共同建立了肺癌精准诊疗联盟,这是业界首个专注于NSCLC领域罕见靶点的联盟,以期在更广阔的市场最大化RET检测率。
自主拓展商业化渠道外,基石药业也与全球多家知名药企达成合作。持续与辉瑞就择捷美合作进一步深化,以推进其在中国的商业化;同时与恒瑞医药合作,加速开发及商业化抗CTLA-4单克隆抗体CS1002,CS1002联合治疗晚期实体瘤的Ib/II期试验的IND申请已获批并分别启动HCC及NSCLC方面的两项研究。
生产方面,基石药业正在进行多款进口产品的技术转移,如公司阿伐替尼的技术转移申请正在CDE审核中;普拉替尼的技术转移正在顺利进行且已启动生物等效性研究。技术转移将进一步降低公司的生产成本,提高企业产品的长期盈利能力。
不难看出,基石药业已形成从研发到商业化的闭环路径。蓄力已久,厚积薄发或并不遥远。
结语
总的来说,上半年基石药业的产品商业化依旧保持高增长态势,充分向市场证明了自身持续造血能力。在其强大的研发实力支撑下,目前公司已对现有的商业化产品进行多个适应症拓展,且在全球范围内都取得积极进展,基石药业的业绩高增长及持续性有望得到保证。不仅如此,其后续仍蕴含多款重磅产品,ROR1将在下半年更新临床安全性及有效性数据,伴随着其数据的披露,公司股价亦将迎来多个催化。
现如今,在外部因素的干扰下,基石药业的股价已经进入历史底部,市值仅28亿港币,而公司在手现金高达10亿人民币,伴随着业绩的释放以及重磅产品临床的进展,基石药业的价值将得到重塑。
关键词: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非商业周刊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 在本网的新闻页面或BBS上进行跟帖或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
3 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4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